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有限公司

Xi'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Co., Ltd

img

扫描访问网站

网站首页
img 当前位置:职工文苑 > > 一个国企的突围

一个国企的突围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30日 08:00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661

    正元——山东测绘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说它是山东测绘界的一个传奇,毫不夸张。作为一个事业改制后的企业,从最初的地下管道、物探、地籍测绘开始逐步发展成为拥有软件集成公司、航测遥感公司、测绘公司、管线探测公司、测漏公司等5个专业公司和一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还有正元工程检测公司、正元数字城市建设公司和正元航空遥感技术公司三个子公司的企业,在国内都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山东正元为什么能够从一个濒临解散的事业单位,起死回生成为改制最成功的国企单位之一?为什么能够在毫无行业扶持、区域保护和市场积累的情况下成功突围,走出山东,在全国开拓出地理信息新天地,并且时刻保持强劲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我们采访了山东正元总经理杨玉坤,寻访山东正元的发展之路。
 
艰难创业
    山东正元成立的背景和其他企业不一样,它以前的前身是原冶金工业部一个下属的山东地质勘查局,属于事业单位,1989年前,国家对地质勘探的需求比较大属于事业单位,因此,具体的任务是从事地质勘探。和众多事业单位一样,局里不愁没活干,不愁没有经费。那时候测绘专业是为地质勘探找矿定位的,占分量不大,只是一个辅助性专业。
    逐渐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八十年代末期,国家意识到由于探明的矿产储量足够未来五十年开采,因此开始大大削减地质单位,正元前身原山东地质勘查局也面临了严峻的生存考验。1989年,我们国家矿藏储量有限,国家专供的地质勘探队伍面临大幅度削减,人员下岗或者转入别的行业,当时的杨玉坤也面临这样的选择。
    1989年,国家经费到了年中还未划拨下来,上级机关宣布队伍准备解散,脱离地质勘查行业或者自谋出路。在这个过程中,队伍中的测绘专业被留了下来,三十几个人,组成了一个测绘队,自己养活自己。
    怎么生存成了测绘队员们的一大难题。时任测绘队队长的杨玉坤回忆,当时领导指出,第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开张,怎么迈出第一步。当时一群事业单位出来的人,唯一的家当只有少数的几样设备和初期投资,第一次面临开拓市场,怎么入手,大家一筹莫展。最后采用了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扫大街:每人一辆自行车,两个人一组,拜访各个负责管理基础建设项目的部门,到处打听有没有活,当时他们没有其他的想法,就一心一意的想着揽活。这样一段时间后,通过争取,终于得到了济南市的一个地下管道普查项目,正好是他们的强项。当时大家凝聚力很强,没有抱怨,没有坐等,做完第一个接着找下一个,就想着养活自己。过了几年就成立了山东岩土工程公司。慢慢地,单位有了起色,过了几年,他们成立了山东岩土工程公司下属的测绘院。
    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到1999年,业务承揽立足山东,队伍也稳定下来,生产额也上去了,他们由从一个完全不跟市场打交道的事业单位变成了自力更生、自负盈亏的企业组织。
    这时候,总局的领导高瞻远瞩,一是看到局里的产业能够顽强的生存下来,二是测绘将来行业的发展空间比较大,特别是看好地理信息的发展空间,便新注册了山东正元地理信息有限公司。正元取自天圆地方、外圆内方、方为正等意思,而地理信息这个词在当时更是极为领先,业界知之甚少。企业看到测绘的大战空间,看好地理空间信息,注资1600万,员工入股12.5%,添加设备,成立了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组建的时候把测绘、物探和计算机专业联合在一起,成立之初有三百个员工。当时业务开展最痛苦的就是没有固定的市场,行业保护很严重,只能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见缝插针。
 
成功改制
    成立公司后,业务开展最大的困惑是没有固定的市场。杨玉坤指出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仅是依靠技术员工,创业之初,大家的思想意识才是更重要的决定因素。正是所有干部和员工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公司才能发展这么顺利,才能够走出山东,在国内站住脚跟。
    1989年的队伍解散,有大半年的时间大家不知道自己的去向,如果不另谋出路,只能消极的坐等上级的政策。最后测绘的队伍没有解散,这段时间的经历也彻底改变了干部员工铁饭碗的思想观念,打破了大家对事业单位的依赖思想,重新树立起适应市场化模式的观念。
    这就为之后重新编订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多劳多得等种种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础。之后企业推行与市场匹配的激励政策:能力直接体现在市场和效益上——再高的级别,如果拿不到市场,再高的技术水平,项目做不了,这些都是能力问题。推行体制的改革得到了大部分员工的积极支持响应,市场化体制已经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了。在这样一个思想转变的阵痛过程中,领导和职工一起执行项目和制度,没有界限,不抱怨,有钱大家一起赚,一心谋发展。在充分认识到没有市场的现状下,在劣势中积累优势,干部员工一起不断开拓市场,打造自己的地盘。这种自力更生的思想始终维持着公司的发展。
 
打造品牌
    正元的前身——测绘院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队伍中有计算机专业和物探专业,跟传统的测量有明显差别。在国家进行地下管线普查探查之际,测绘队用物探的方法去定位,用数字化的方法去管理统计,此举开辟了当时国内的先河。当时参与广州市的管网探测项目,这支队伍便充分发挥它信息化、数字化和物探的优势,秉承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好了这个项目,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公司成立之初,要解决市场问题就要先解决品牌问题,树立品牌就从优势项目——地下管网开始做起。这支队伍无论从技术储备、人员储备上来说都是极其充足的,地下管网的市场是全国开放的,没有地方保护政策,因此他们的目标就是打造全国最强的地下管网探测平台。从才开始的默默无闻,到后来只要跟业主提到山东正元,都竖起大拇指说,他们的地下管网探测是一流的。现在正元的地下管网业务水平做到了全国前三甲,市场占到三分之一,正元的名品牌效应也树立起来了。正元的广州分公司甚至都是应客户需求设立的,以方便之后的业务维护和进一步开展。
    正元测绘业务的走出去也有很大的契机,因为省外的测绘市场地方保护都比较严重。90年代初,全国各地进行地籍测绘,管理部门之间有冲突,测绘队伍不足,而当时的正元前身测量队伍规模比较大,技术水平也跟国家队伍旗鼓相当,因为是市场化的队伍,测绘队员们都摆正自己的位置,利用这个机遇,保证质量和工期。良好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得到了客户和业主的一致认可。测绘队伍以安徽、江苏、浙江为据点,通过开展地籍测绘业务不断发展起来,走出山东省,赢得了自己的地盘。现在正元的主要业务还是测绘收入占总产值一半以上。测绘业务扩及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新疆等七八个省份。
 
多栖发展
    其实像正元这样,在体制外发展,面向市场,走出省内的单位也还有很多,但是发展规模都没有正元这么大。从取名开始,就奠定了正元围绕地理信息产业链打造企业的契机。在前端数据采集手段和能力方面,正元从地下、空中、海洋三处着手:
    地下——发挥强项优势,在地下管线的安全性评估等方面打造了信息化的产业链;
    空中——引进无人机,在航空遥感数据处理这方面,正元是山东唯一一家具有航测资质的公司;
    海洋——海洋测绘竞争很激烈,正元近几年也加大了投资,主要介入一些地方性的项目。
    从地下到空中到海洋,打造全面的数据采集链;正元也成立了软件开发,从开始的专业地下管网平台系统到现在围绕国土和规划局信息化系统、数字城市、共享地理信息平台,围绕地理信息产业链打造研发、系统应用一条龙。
   面临了一次又一次考验的正元,又一次走在了历史新的转折点,对于此,杨玉坤表示地理信息产业是朝阳产业,总局对其充满信心。(摘自《南方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