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勘院自1997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不算坎坷,总有起落。经历了让老地质人员终生难忘的没落期,2005年开始西勘院在陕北煤田勘查的主业带动下,经济突飞猛进,一举成为陕西省地矿局下属的龙头单位。
2013年,西勘院完成了它的七年辉煌,同时,也迎来了它的七年之痒。
陕北煤项目极度萎缩,外部市场项目大幅减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发展困境凸显。这是来自外部的问题,这些问题客观存在,就在你面前,你看或不看,想或不想,它就在那里,那么内部呢,攘外须先安内,想打破困境,先得从自己身上找找问题。
人轻言则微,位低目不远。下面仅说说个人认为的几个问题。
一、思想不统一,言行不一致。前面说过,外部问题都能看到,感觉到。文件上,会议上,团结一致,全民全力破除困境口号喊得洪亮,实际呢?勇于担当,全身心投入以求改变局面的人有;满脑子责任,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有;自己没有办法又对发展策略持怀疑态度,消极观望的人有;有什么问题怎么去解决是别人的事跟我没关系,不管穷富都独善其身的人有,五指不能并拳,力量不集一处。
二、管理混乱,分工不明。虽然建定了明确的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但在全院上下的实际管理中经常出现领导太多,多人管一事,越级管理,越级请示,导致工作没有计划,遇到问题扯皮推诿,因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又造成更大的损失;有的人大事小事压一身,有的人无所事事岗位虚设。
三、队伍庞大,人才稀缺。队伍庞大这是西勘院由来已久的问题,从97年底建院合队时就存在,后来计划性不是很强的人员招聘多少使得问题更加凸显。人不少,可用的却不多,单位引以为傲的技术力量方面,有技术有经验的因岗位、年龄等问题已经退居二线,传帮带工作势必不能进行,新进大学生且不论专业经验、社会经验和管理经验,理论水平又达到了什么水平,却也只能顶着硬上技术负责、项目负责,项目质量如何保证,怎么打出品牌效益。因为个人的专业特长等原因,有的地方需要人却无人可用,有的地方一个人的可以干的事情不得不分给几个人干,效率上却没有什么提高,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单位运行成本的增大。
四、资源配置不合理。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要在市场立足,打出品牌效益,为发展新方向提供有力保障,就应该把最有能力信得过的人,最大限度的保障设施用在最应该用到的地方。能力出众的人在做维系性的项目,交通发达的地方保证着车辆配备,性能好的钻机负责着不用打都知道结果的工区,而开创性的项目人员技术不过关,雇车困难,工程没有效率,项目没有成果还怎么发展,有合作方的又给合作方留下了什么印象。
五、思想观念老旧,工作效率低下。以前的事业单位身份,加上近几年火爆的地质勘查市场,不错的收入等等原因造就了一些人疲懒拖沓的工作作风,做什么都不紧不慢无所谓的工作态度,没有意识到以前是活儿找我,现在是我找活儿,不能明确自己也是服务行业的一个定位,不去迎合甲方,没项目不找项目,有项目不认真对待项目。
就以上问题,不说政府要求事业单位改革,不要求也应该改一改革一革了。改革不是请客吃饭,更不是做表面文章,改革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它会有许许多多的障碍,它需要时间,需要方式方法。可现在的形势已经不允许潜移默化,大刀阔斧则需要领导有大魄力,还要有一个合适的契机。
说了这么多问题怎么解决,改革怎么个改法,当然,我还只是谈谈我个人的想法,纸上谈兵。
一、组织机构调整,部门整合。除机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以外,所有二级实体全部打乱,以地理区域、技术领域分别成立独立法人公司。新疆、青海公司;基础地质勘查、矿产勘查、工程勘查、综合勘查、矿产开发等公司,资源重新配置。
二、强化管理体系,严格执行。西勘院与各独立法人公司的管理关系,生产经营关系理清理顺,各法人公司内部机构设置,管理体系具体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到人。
三、建立奖罚制度,严格落实。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它的奖罚制度。干得好没什么奖励,不好好干不少拿钱是行不通的。这个奖罚力度要大,奖要起到激励作用,让人能为之拼搏,罚要起到警示作用,企业不是大锅饭,不是福利院,该撤职撤职,该下岗下岗,该走人走人。
粗浅的认识,徒增笑谈。老制度,老观念,就像一个人身上的毒瘤,割了会疼,不割则死。什么时候割也得讲究,早了觉得不严重,晚了想割又来不及了。(作者系本院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