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扫描访问网站

网站首页
img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秦岭深山里的找矿日记 ——记录西安地勘院地调所矿产勘查团队的故事

秦岭深山里的找矿日记 ——记录西安地勘院地调所矿产勘查团队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4-27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娟

浏览量:52

4月26日一大清早,秦岭山里的雾还散去90后地质队员蔡连潞被手机闹钟叫醒,他从枕头下拿出手机,看到儿子稚嫩的笑容,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在今年秦岭深山中度过的第70个清晨。作为一个有12年工作经验的一线技术人员,他最多的时候要管理6台钻机施工质量,包括安全检查、检查班报表记录、查看岩采取率等工作。虽然每天都在重复,但始终认真负责,严格按照项目质量要求执行,一点小差错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

01_副本.jpg

根据工作安排,他除了上午巡查各个施工机台,午饭后还要继续岩编录工作。每天一到机台,首先就是提醒钻机机长安全的重要性,并时刻关注钻机的运行情况,检查提出来的岩摆放是否正确,采取率是否达标如果发现问题,他会立刻叫机长过来,“这箱岩摆放有问题,茬口都对不上,一钻孔十几万就是为了看这个岩,如果搞错了,会直接影响层位判断,可能会影响整个项目的成果提交”。虽然话听起来有点啰嗦,但为了确保每天正常钻进,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作进度,他也会反复叮嘱,哪怕钻机的轰鸣声已经盖过了他沙哑的声音。

午饭后的秦岭深山户外已经能感受到初夏的炎热,烈日下,他戴着遮阳帽又开始了岩编录工作,记录本、卷尺、量角器这时成了他与烈日无声合奏的“乐器”,一排排编录完成摆放整齐的岩箱像是五线谱,岩上面每一处标注像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谱出了专属于地质人独有的浪漫乐章。

02_副本.jpg

夜幕降临时,他和项目组成员手持钨矿灯又准备对刚拉到项目部的岩进行“全身体检”,因为白钨矿在黑暗环境下通过钨灯照射呈现出迷人的淡蓝色。在检查的过程中,他就像一名侦探,每一个矿化点都不放过,在他心中,这些细微之处正是地质分析的基石,稍有疏忽,就可能影响矿体圈连,从而导致资源量无法按预期提交。每当他看到那一抹亮蓝,和大家一样,都难掩心中的激动,仿佛白天工作的疲惫都被驱散了。

深山中的初夜,不像城市中灯火辉煌,当地的老乡都有早睡的习惯,只有项目驻地还灯火通明。刚加完班的大家手机铃声就像约好了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响起,每个人都是笑盈盈地对着手机屏幕前的家人嘘寒问暖,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过几天就回去了,等回去了陪你去…”,谁知道这可能是答应家人的第几个“几天”虽然大概率让家人失望,但每个人像是充满了电,热情满满地投入到第二天的工作。蔡看着手机屏幕里不满周岁的儿子扶着床边围栏慢慢站起,突然又扑通一屁股坐到床上,“摔得比你爸下山还利索啊,哈哈,蔡子睿,叫爸爸!”他笑得合不拢嘴,这可能是他一天中最开心、最放松的时刻

月亮爬上了山头,驻地房间的灯一盏盏熄灭,只剩下漫天繁星笼罩着山谷。小蔡睡前满足地看了一眼手机里儿子的照片,带着笑容安稳入睡,在梦里他会不会梦到几十天没见到的宝贝儿子?不一会,项目部的鼾声此起彼伏,一抹月光透过窗户洒到窗前的黑板,上那张已经被标记密密麻麻的倒排工期图旁,记录着距离省厅要求提交报告的日期倒计时格外显眼,“19天!”,是的,在这仅剩下的19天里小蔡还会跟他的战友们不分昼夜,并肩战斗,完成最后的冲刺。

就是这样一群虽不完美,但真实“可爱”的地质人,在大山的褶皱里,一边为国家计算着资源账目,一边积攒着自己的工作阅历。他们心里清楚这项工作辛苦,但每一块矿石的发现都可能为国家的资源储备尽绵薄之力,这份成就感是其他工作所无法比拟的。